首页 > 热点 > > 正文

浅谈科学演奏之二胡演奏中的持琴与持弓

2023-01-19 10:25:50 来源:哔哩哔哩 分享到:

浅谈二胡演奏中的


【资料图】

持琴与持弓 

【摘要】二胡作为一件已有千年历史的乐器,是中国拉弦乐器的代表之一,是众多胡琴中发展最为迅速也最为完善的胡琴,它逐渐由伴奏乐器转为独奏乐器,而在二胡演奏中如何能够称之为科学演奏?这对于持琴与持弓有着很高的要求,持琴与持弓的正确直接关系到了演奏时声音的好听。在本文第一大点:持琴中,笔者对坐姿、左臂、虎口以及手指四小点在持琴中的作用和对演奏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文中第二大点:持弓中,笔者通过对手部、臂部、手腕和三者的协调这四点的分析,对持弓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在文中第三大点中,笔者结合自身演奏得出的感悟,对持琴和持弓在乐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二胡;演奏法;持琴;持弓;科学演奏

目录

引言

一、二胡演奏中的持琴

(一)坐姿对于持琴的重要性

(二)左臂在持琴中的作用

(三)虎口在持琴中的作用

(四)手指在持琴时的姿势

二、二胡演奏中的持弓

(一)右手手型对于持弓的重要性

(二)持弓时臂的运动

(三)手腕对于臂和手的连接作用

(四)臂、手腕、手三者之间的协调

三、以《流浪者之歌》的技术片段为例,分析持琴和持弓的重要性

结语

引言

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少数民族,其发展具有缓慢性与地域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仅限于古代中国,近代以来,随着交通、科技、讯息的进步,二胡发展的局限性也慢慢淡化,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音乐领域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而中国传统乐器的发展尤为突出。二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下,乐器的改良、制作工艺以及演奏技法都有着巨大的进步。正如陈振铎所说,二胡能被“各音乐专校及音乐学系,列为正式学科,而在合乐队中又列为最主要之乐器”,就是因为其“改良奏法既一跃而为新兴乐器”,因此,“二胡为一新兴之乐器,而又为可以改进之乐器”。

二胡已有飞速的发展,但二胡的基础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二胡基础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展是不充分的,在二胡初学阶段对持琴与持弓的重要性普及不充分,这就导致了很多初学者为此走了弯路,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近些年来专业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持琴和持弓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二胡演奏中的持琴

作为本篇论文的第一部分,持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持琴,也就意味着演奏的根基是牢固的,再加以润色,就是锦上添花;而不正确的持琴,就如同地基不牢,岌岌可危房屋,后期加再多的装饰也是无用的,因此,如何做到科学持琴将作为本部分研究的重点,进行深入研究。

在即将论述具体持琴之前,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个动作来感受双臂运动的方向,放松状态下,含胸拔背使双臂自然下沉,左臂做上下摆动,右臂做左右摆动,这两个动作就是持琴和持弓的基本动作,演奏时的姿势即是由这两个运动发展而来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手臂和手是同步运动的,并且手指是微微弯曲的,大拇指是高于手腕的,这些在演奏的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首先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首先应保持放松的状态,身体不应该是紧的,松弛的演奏贯穿始终,正确的持琴是声音正确的前提,随着左手指尖触弦位置的变化,琴弦震动频率随之改变,音调也会改变,所以对声音的控制就是对指尖的控制,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对手指的控制,因此,对指尖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控制指尖因素可以总结为四点,分别为对坐姿、左臂、虎口和手指这四部分的控制,接下来将一一列举。

(一)坐姿对于持琴的重要性

二胡演奏一般分为坐姿和站姿两种姿势进行演奏,在本篇中只研究坐姿演奏。在演奏时,由于上半身会随着演奏不同音乐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晃动,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过程中要坐得稳,琴放的稳。在演奏之前,先找一把坐下后可以使大腿保持水平,不会上下倾斜的椅子,坐下后,双脚基本与肩同宽,方向向前,身体自然放松,松而不垮,肩膀自然下垂,然后二胡竖直放置在左侧大腿根部正上方,这样二胡才能与身体完全贴合,无论怎样演奏,身体大幅度摆动时,二胡都能稳如泰山。

坐姿演奏状态下人体有三个支撑点,一个是臀部,另外两个则是双脚,这个天然的三角形支撑给演奏带来了一定的稳定性,但由于演奏过程中乐器是放在左腿上,整个重心更偏向于左侧,所以左侧小腿要垂直与地面,做有力的支撑;由于身体重心会随左右肢体的运动(右臂持弓的左右运动幅度要远大于左臂)而改变,演奏者演奏时重心并没有均匀分配在上半身,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右腿基本与左腿基本对称即可,随演奏的不同而适当调节位置,这样演奏时才得以舒展,不至于被坐姿禁锢。

(二)左臂在持琴中的作用

左臂持琴就是从开篇所做的双臂自然下沉,左臂做上下小幅摆动这个动作发展而来的,然后将小臂向上抬起至千金位置,这时可以观察到小臂与琴杆的夹角很小,这个姿势是不便于力量传达至手指,为了保证左臂和左手力量贯通,使力量传达至指尖,需要将小臂向上抬起,和琴杆的夹角呈45°左右,这时手臂的支撑和手指按弦的灵活性达到一个平衡,可以不费力地去有效持琴、按弦。但在演奏者学习二胡之初,由于理论方法的不规范,导致很多初学者经常使用蛮力去持琴,这就造成了力量的分散,而常见的错误持琴方式出现于肩膀、手臂中,对于肩膀来说,由于演奏者只关注手指按弦,而忽略了手指和手臂的整体性,导致肩膀、胳膊僵硬,这就使力量损失严重,无法抵达指尖,而正确的持琴姿势一定是放松的,因此,演奏者在学习之初应该全面的关注持琴姿势,不可片面,时刻保持肩膀和手臂的放松。

(三)虎口在持琴中的作用

接下来将研究小臂抬起后左手如何握持琴杆,虎口放置的位置是随千金的变化而变化的,千金的位置及松紧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以及每个人的身体比例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先要把千金调整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在琴杆没有放入左手虎口中时,由于琴筒的朝向为右前左后,重力原因导致琴杆在竖直放置时自然向左前方倾倒,而我们观察虎口,可以发现虎口和食指第一关节形成天然的一个凹槽,将琴杆靠在其中,无需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琴杆便恰好可以稳定树立在此。 

(四)手指在持琴时的姿势

作为最直接接触琴弦的部位: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是力量传输的终点,应当把整个左臂的力量集中起来,直达手指,这样才能充分灵活地控制左手手指,不至于被额外的力所抵消。对于手指来说,触弦时,就相当于每根手指分别做抓握动作,当我们排除大拇指(按弦时没有大拇指的直接参与)快速握拳时,可以感受到指尖按压手掌的力量,这个力量是直接的、点状的、迅速的,手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直接传达各个指尖,触弦时也应是这种感觉。在第二小点中所论述的不规范的肩膀和手臂姿势造成的力量消耗问题,在手指触弦时也会遇到,首先,无论几指按弦,左手大拇指都应是放松状态,当观察到大拇指上翘时,说明大拇指是紧的,这种姿势极不利于手指按弦;其次,不按弦的手指,应呈松拳状态,手指微微弯曲悬浮在琴弦之上,也不可上翘,这样的手型给手指触弦时的下落提供了充足的距离,使触弦更具力量和把握性。

作为力量传输的最后一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触弦时的指型如同支撑雨伞的伞骨,只要节点松了,整个雨伞就会垮掉,因此,手指的支撑性尤为重要。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小指要比其它三根手指更短,而且小指也是距虎口最远的手指,因此在研究指型时,可以把左手指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型;第二组为小拇指的指型。第一组的手指相对较长,伸展后的支撑性较弱,因此在触弦时应保持手指二、三关节外突,避免折指,这样触弦时力量才能直达琴弦;在第二组中,小拇指相对较短,支撑性较强,在上把位时,小指触弦位置相对靠下,小指应保持伸展,小指伸直触弦,而随着把位的逐渐向下,指距逐渐缩小,小指触弦时和其他三根手指的差异性逐渐降低,因此,而随着把位的下移,小指指型应由完全伸直向微微弯曲转变,这样的触弦才能使舒适性和准确性得到统一。

二、二胡演奏中的持弓

音乐,是由“音”和“乐”构成,在演奏二胡时的具体表现就是“发声”和“音调”两部分,持琴对应“乐”,那么持弓相对应“音”,接下来就对二胡发声的控制(即对二胡持弓的控制)进行研究。

对二胡持弓的控制由手部、臂部、手腕、以及三者的协调这四部分构成。

(一)右手手型对于持弓的重要性

通过对人体的构造来看,手部是最精细灵活且最具特点的部位之一,并且作为演奏者最直接接触琴弓的部分,在演奏过程中更需要格外注意手部姿势的调整。在运弓过程中,首先要关注音乐的连贯性,要做到手部整体连贯运动,这就要求手部姿势在一个稳定框架下来进行手指和手掌间的细致协调运动,有了这些细小而灵活的运动,便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琴弓。

通过上文做的运动实验,可以得知右臂自然下垂时,右手手指是微微弯曲的,我们平时握笔、拿筷子都是由这个姿势发展而来的,右手持弓亦是如此。当双臂自然下垂时,我们继续观察右手手型,可以发现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是在小臂的延长线上,而大拇指和小指是向外突出的,在这样自然的状态下,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是贯通手臂和手指的,因此,持弓时的手型也应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右臂自然下垂,将小臂与右手做为一个整体,向上抬至虎口与琴筒上端平行的位置,手形保持自然下垂时的姿势,然后将手顺时针旋转五度左右,以便手指握弓。接下来进行稳定框架的搭建,将食指第一关节放入弓杆与弓毛在琴弓右侧连接处的U型口右侧,使食指第一关节内侧刚好可以顶住连接扣,然后大拇指自然下落,这时可以感觉到大拇指指肚右侧落在弓杆上,并且大拇指和食指微微用力夹住弓子可以很明显感觉到大拇指第二关节恰好卡在弓杆与弓毛之间,这时,琴筒对琴弓向上的力、大拇指向下的压力、食指第一关节向上的支撑力这三个力便形成了一个稳定框架,这个框架在运弓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应该变化。

接下来进行手指和手掌间的细致协调运动,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肚在保持大拇指和食指手型不变的前提下放在弓毛和弓杆中间的橡胶皮套上,两根手指指尖形成一个向左下方的一个斜面,这时中指和无名指配合大拇指就成了控制拉内、外弦的主要手指,当中指和无名指向内勾弓毛时是拉内弦,大拇指向下施加力时是拉外弦。这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琴弓只向前后一个方向施力时,弓杆和弓毛贴在一起,弓毛呈片状,是软的(拉内弦时问题尤为突出),对琴弦起不到摩擦效果,但当弓毛呈团状与琴弦接触时发出的声音最为干净有力。因此当弓毛接触内弦时,除了依靠中指和无名指的勾弓毛,还需要施加向外的力来撑起琴弓,和向下的力,使弓毛呈团状紧贴内弦,那么如何施加这两个力?需将右手以手腕为中心微微上抬,再用大拇指第二关节顶住弓杆,使弓子像一张弓一样有弹性,这时中指和无名指勾弓毛就是向里、向下的力量。由于拉外弦时弓杆在琴筒的斜面上,琴弓本身的重力使弓毛和琴弦的贴合呈团状,所以拉外弦时只需将小臂和手自身重力相加到琴弓上,大拇指随音乐强弱变换向下的压力即可。

(二)持弓时臂的运动

开篇做了右臂自然下垂做左右小幅度摆动的实验,接下来,将继续研究如何右臂由这个左右的动作发展到持弓时臂的运动。在上一部分中,说到小臂向上抬至虎口与琴筒上端平行的的位置,那么在运弓时,运弓方向是判断手臂运动是否正确的标志。影响运弓方向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琴弓和琴弦的角度;二是琴筒的朝向,运弓时,琴弦和琴弓的夹角大致为90°且运弓方向和琴筒朝向基本一至时,弓毛摩擦琴弦产生的震动最为均匀,发出的声音最为圆润,这时右臂的运动是最为正确的,观察右臂的运动轨迹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右前左后的运动轨迹。

(三)手腕对于臂和手的连接作用

手腕在整个右臂运行过程中起到了臂与手的连接作用,就如同汽车的万向节,本身不提供动力,但它是发动机动力传输到轮胎的关键节点,这套能量传输过程几乎是在一刹那间完成的,手腕的功能亦是如此。手腕在运弓过程中的动作可以分为两点,第一点:起弓,起弓可以分为拉弓起和推弓起,在拉弓起时手腕要呈屈腕状,这样臂部力量才能顺畅传向手,推弓起则反之;第二点:运弓过程中的手腕运动,在起弓之后,手腕一直保持伸腕或屈腕的姿势,在这一弓即将结束时,伸腕或屈腕程度逐渐减小并在即将换弓前完成伸腕和屈腕的互换,这样的换弓才能做到换弓无痕,保证音乐的连贯性。

(四)臂、手腕、手三者之间的协调

前三小部分研究了右臂三部分的各个功能以及如何运作,接下来,将研究如何将这三部分整合起来完成运弓这个动作。运弓是一个整体的动作,需要各个部位协调运动才能演奏出流畅的声音。如同钟表的秒针,越接近中心的地方,线速度越慢,越接近指针边缘的地方,线速度越快,但它们都是在一根完整的指针上运动,因此具有统一性,负责运弓的右臂亦是如此。小臂由于接近琴弓,远离肩关节,因此动作幅度大,而大臂反之,这也说明,无论运弓长短,速度如何,大臂和小臂始终保持运动状态,不可停下。

在上文中讲到,大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第一关节上下卡住琴弓,因此,这个两个支点不能变动,那么手腕又该如何连接手掌及手指?在第三小部分中讲到运弓时,手腕进行伸、屈运动,这会不可避免地会牵动到手指,而受手腕伸、屈运动影响最大的手指是大拇指,如何避免手腕的运动对这一支点的影响呢?可以在拉弓时,手掌呈开掌状态,大拇指呈折指状态,推弓时手掌呈紧握状态,大拇指呈支撑状态,但这两种状态都不改变大拇指与弓杆的接触点,接触点保持固定,这样就能将手腕的屈、伸运动对手指握弓的影响有效化解在大拇指第二关节之前,而其它手指相应地做开握姿势即可,这样才使得手指可以全程灵活控制琴弓运行,保证运弓的连贯性,。

三、以《流浪者之歌》的技术片段为例,分析持琴和持弓的重要性

持琴和持弓对于所有的作品都是很重要的,在本篇中,笔者以《流浪者之歌》的技术片段为例,来分析持琴与持弓在此曲的表现。该乐曲的旋律性和技巧性完美结合,运用了大量的炫技技巧。尤其是乐曲第四段 快板, 表现了吉普赛人崇尚美好未来, 充满活力, 能歌善舞,极富动感的音乐形象。整段快弓声音要干脆、扎实、饱满,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主题, 将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活。笔者以出自《流浪者之歌》快板部分中的三段谱例,来分析持琴与持弓的重要性。

谱例1

谱例1展示了《流浪者之歌》中快板大跳的片段,在这句中,运用到了左手换把的大跳技法,从小字二组La跳至小字三组La,从小字二组Mi跳至小字三组Mi,八度跳音在二胡演奏里本来就是一个技术难点,并且这句还是在外弦高把位进行八度跳音,难度不言而喻。远距离的换把,如果持琴姿势不正确,琴杆极有可能发生晃动,进而影响音色和音准把握性,在我练习这两组跳音时,运用了本篇论文所论述的持琴中虎口的姿势,在虎口放松的状态下,让琴杆靠在虎口上,这样换把时才能迅速换到位置,而我见过的很多演奏者演奏这一句时,这两组跳音都是模糊不清,夹杂滑音的,这些都是由于虎口太紧导致的,这样的音乐完全打破了快板应有的颗粒性。

谱例2

谱例2为《流浪者之歌》快板中的人工泛音,二胡的人工泛音分为两种,一种是四度人工泛音,一种是五度人工泛音,也就是一指和四指呈四度或五度关系,拉好人工泛音的基础是一指和四指四度或五度关系的准确性,在这句中,运用的是四度人工泛音。因为人工泛音需要一指和四指同时按弦,这就要求指型稳定,这样人工泛音的音准才有保障,这里就运用到了持琴第四点中说到手指要有支撑性,使一指和四指可以支撑在琴弦上,另外,这一句的人工泛音是一个上行音节,频繁换把,虎口也应放松,如同滑轮一样在琴杆上穿梭,不能卡住琴杆。

谱例3

谱例3同样这也是快板中的一句,从133小节到136小节,其中几乎每一拍的十六分音符都要进行一次换弦,快板的频繁换弦换弓极容易时琴弓与琴弦的贴合性变差,这时就运用到持弓里所讲的右手手型以及右臂的运动。首先,在前文所讲,手部姿势要在一个稳定框架下来进行手指和手掌间的细致协调运动,这样在快速换弦时,才能保证琴弓始终是可控的,其次,在演奏快弓时,弓向的微微变化都会对音色产生巨大影响,在快弓换弦时,这个影响更加明显,因此,无论怎样换弦,琴弓都应是上文所讲的右前左后的运动轨迹,这样在演奏这句时声音才能和其余部分保持一致。在这些练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正确的持琴持弓方法对演奏的重要性。

结语

本篇论文只是对二胡演奏法中持琴与持弓进行了浅层研究,在写本篇论文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演奏法的认识,持琴与持弓作为二胡演奏的入门和基础,初学者一定要打好基础,笔者作为一个专业学习起步较晚的学生,也走过不少弯路,从而深深认识到这些基本功的重要性,由此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各位二胡演奏者有帮助。对于演奏法的研究,将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发展,从古至今已有无数人走过这条探索之路,走得也比我更远更深入,我相信,这是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终将会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演奏出最完美的声音。由于本人的学力有限,理论功底也不够深厚,因此难免会有一些片面及练漏之处,恳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标签: 教育发展 流浪者之歌 二胡演奏 传统乐器 吉普赛人 基础教学 拉弦乐器 能歌善舞 古代中国 制作工艺 少数民族 深入研究 一一列举 年的历史 第一部分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